的确,舰载机飞行员在其航母上进行起降时,其飞行的风险确实非常高,举一个举例子,舰载机在进行航母着舰时,一旦舰载机挂索失败,舰载机飞行员需要立刻进行复飞,如果舰载机飞行员操作出现失误,战斗机拉起不成功,那么后果将极其严重,那就是连人带战斗机一起坠海,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 其实,相较于舰载机的起飞时,一瞬间的大载荷可以通过,让飞行员穿抗载荷飞行服和依靠加装在战斗机相关的减载荷材料或相关装置吸收掉,使飞行员能更轻松的完成起飞动作,而对于舰载机降落这个极为危险动作而言,能依靠的外界设备和手段就非常少,基本全靠舰载战斗机本身的性能和飞行员过硬的飞行技术和水平与超强的心理素质来完成,实属不易。 也因为海上航母舰载机降落的难点就在于,海面上的参照物少,海天一线,飞行员容易产生错觉,这要求飞行员在较高的自身战斗机速度时,准确寻找参照物。另外,海上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对飞行操作、判断、视觉等影响较大,这都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仅海上环境并不好,舰载机在其航母上起飞降落使用跑道的条件,也非常的苛刻。该航母起飞甲板的长度不到路基正常跑道的六分之一,同时航母作为起降平台是高速运动的,舰载机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速到较高速度。着舰时必须采用高速入场方式在斜角甲板上着舰,通过钩挂阻拦索在2~3秒内减速至禁止状态,而一旦挂索失败飞行员必须立刻复飞后重新着舰。整个起降过程飞行员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校准航向、角度、速度、纠正偏差,稍有不慎撞到航母上停放别的战斗机,强烈的撞击引发的大火和爆炸,足以摧毁整艘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