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现代化战争时代,对海方向的战斗已不再是水面舰艇亦或是潜艇的明争暗斗,空中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航空母舰携带的舰载机以外,全球主流大型两栖登陆舰、驱逐舰、护卫舰等都有携带舰载直升机。舰载直升机真正获得大发展的时代是二战后,其功用也逐渐被开发,承担起更多的任务类型。它们机动灵活,在海上有很强的机动性与及时性,以舰艇为起降平台更能弥补陆基飞机的航程不足,因此舰载直升机广受世界各国海军的青睐。中国直升机发展道路起步相对较晚,舰载直升机也因此发展受限,近些年随着直20等直升机的出现,中国舰载直升机力量大幅提升,但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直20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为了更好了解舰载直升机,首先我们来看看舰载直升机执行的典型作战任务。反潜反舰是舰载直升机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反潜任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搜潜,二是攻潜。搜潜一般又通过两种类型的设备进行搜索;即是机载设备和吊放声纳设备或浮标。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潜直升机的发展刚刚起步。受限于当时直升机发动机功率限制,当时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如美国的SH-3“海王”、前苏联的卡-25等只承担搜潜任务;这是因为机载反潜设备相对较重,消耗的电力能量多,无法携带攻潜的武器,因而任务种类较为单一。随着技术的发展,舰载直升机的体积越来越大,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雷达、声纳、磁力探测仪、红外探测仪、光电设备等都是搜潜任务的有力帮手;攻潜任务也逐渐成为舰载直升机的活儿。携带有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的舰载直升机日益成为主流。这使舰载直升机在反潜领域更加专业全面。在反舰方面,舰载直升机对一些小型水面舰艇识别查证外,同样也拥有对其致命一击的能力。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首次参战的英国“海山猫”直升机,凭借其强大的挂载能力,就击沉了阿根廷的潜艇,为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的反潜作战首开纪录。 “山猫”HAS.3GM 除了反潜反舰任务外,空中预警也是舰载直升机的重要任务项目。相比于水面舰艇本身自带的雷达,舰载直升机除了可以扩大探测预警范围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舰载直升机可以有效解决舰载雷达的盲区问题。受制于雷达波束和地球曲率的影响,舰载雷达会在低空范围内产生雷达盲区,这就会给敌人可乘之机。又是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的两架“超级军旗”战机就是利用低空雷达盲区,运用超低空突防的战术方式,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反潜反舰、空中预警、布雷扫雷等任务外,后勤补给任务也是不容小觑。尤其是对航母战斗群的补给。空中、海上、管道三种方式构建起立体的补给网络,来维系整个战斗群的运行。 说完了舰载直升机执行的任务类型,我们再来聊聊它和一般的陆基直升机的不同之处。首先就是发动机功率要大。海上风浪大,再加上船体晃动和起降场地小的原因,意味着直升机要有强大的操控稳定性和动力来克服这些问题,与此同时尽可能地多搭载设备或武器也要求了舰载直升机最好是个“大力士”。其次为节省空间,旋翼和尾梁的可折叠也是舰载直升机的一个特点。长期海上作业,飞机的防腐蚀处理也是要优于一般的陆基直升机。为满足小场地起降和加强机体稳定性,起落架布局在一些直升机的舰载版和陆基版也会有不同。 我国海军也需要MH-60这样的多功能通用机型 那么解放军现阶段的舰载直升机力量如何呢?如前文所讲,解放军在直升机上本身起步和技术都相对晚,所以舰载直升机领域也并非我们的长处。直9一直以来扮演着驱护舰上主力舰载直升机的角色,可以说直9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是舰载直升机尤其是反潜舰载直升机从零到一的跨越。随后的升级中,直9也换装了更为先进的雷达、声纳、航电等设备,对反潜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直9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小。它的机体尺寸先天决定了它无法塞入更大的机载设备,无法挂载更多的武器,作战半径也不尽人意。 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卡-28直升机将解放军的舰载直升机水平提上了一个台阶。数量限制和相对落后的技术让解放军在21世纪面临着无机可用的尴尬。近些年广泛曝光的,以直8为原型改进的,直18的预警版本和反潜版本广受关注,搭配071、075或是航母使用大大提升解放军反潜能力。直20则逐渐出现在了驱护舰和075上,作为一款10吨级的通用战术直升机,可挂载武器,可运兵,可反潜,可预警,根据任务需要灵活布置。动力强,机体尺寸适中,作战半径大都让直20马上成为了解放军舰载直升机的明星。当然,解放军在舰载直升机也有很多空白亟须填补。比如类似于美国“海上种马”系列这种大型运输直升机是解放军缺少的;还有现阶段075也缺少合适的利剑,也就是类似卡-52这样的重型武装直升机。你认为解放军舰载直升机发展还有哪些短板呢? 今年,新型舰载无人直升机AR-500CJ首飞成功,为今后舰载直升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与方向。面对未来战争,舰载直升机会扮演什么角色呢? 欢迎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在评论区和小编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