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者联盟 门户 新闻资讯 热点新闻 查看内容

2024年低空经济专题:两个复盘和两个思路

2024-6-29 16:16| 发布者: gaoxiang 5387 0

摘要: 复盘“十三五”通航建设:完成总体目标,各地差异化较大总体:建设规划清晰,完成度较高通用机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通航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 为了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针 ...

复盘“十三五”通航建设:完成总体目标,各地差异化较大



总体:建设规划清晰,完成度较高

通用机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通航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 为了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针对通用机场的政策不断出台。2010 年 5 月,民航 局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快通勤机场的建设和布局”;2012 年 6 月《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确定了“通用机场的建设规模和运行设施”;2016 年 5 月《关 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0 年,建成 500 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 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 要林区、50%以上的 5A 级旅游景区”。

2017 年 2 月 17 日,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中指出到 2020 年,通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行业服务能力与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功能齐全、服务规 范、类型广泛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示范性骨干企业,实现发展规模、质量、效 益全面提升,较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 2020 年,通用航空飞行总量达到 200 万小时,机队规模达到 5000 架以上,公共服务业务加快提升, 新兴消费不断增强,发展 结构不断优化。

回顾“十三五”期间通航机场建设情况,我们认为中国民航局(《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 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口径的统领性任务基本完成。 根据 AOAP China 数据,我国通用机场数量由 2015 年的 61 个增长至 2020 年的 339 个, 2016-2020 年 CAGR 达到 40.9%,超过《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制定的年均增 长 10.8%的目标。通航机场数量绝对值方面,参考民航局 2022 年 6 月发布的《“十四五” 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我国 2019/2022 年通用机场数量为 246/339 个,与 AOAP China 数据口径一致,但民航局此前发布的《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 2015 年我国 通航机场保有量为 300 个,与民航局后续口径有所冲突,我们认为或由于统计方式有所改 变,若统一口径后我国整体通航机场建设符合发展规划目标。

2024年低空经济专题:两个复盘和两个思路-9707


结构性:各地区均出台建设规划,区域完成度分化较大

不仅仅是国家层面,各地政府在“十三五”期间也加快了通航机场的建设工作。自从 2014 年国务院向地方政府下放通用机场项目审批权限后,我国各地省市区都加快了通用机场建 设的规划。作为建设推进的主体,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将促进通用机场建设加速,我国 2020 年通用建设目标落地预期愈发强烈。我们梳理了全国各省市在“十三五”期间出台的通航 相关政策文件并对各省市政府规划目标的通航机场建设数量进行统计,除去吉林、上海、 西藏未公布具体数量的省市,其他省份 2020 年的规模目标达到 642 个,超过“500 个”, 各地通航机场建设规划之和高于国家层面的总预计建设量。

回看“十三五”各地政府通航机场建设规划完成率,各地区差异化较大。分地区来看,黑 龙江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的完成率较高,其中黑龙江除了常规客运,还有大量的 农场林场种地(北大荒、大小兴安岭)需要飞机进行撒药施肥等工作,因此催生了较大的 通航需求。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交通需求更加旺盛,大众对于飞行交 通的需求逐步提高,此外浙江省依山傍水,有利于发展通用航空在应急抢险、医疗救助、 自然灾害预警等公共服务的应用,广东省海洋石油作业和公务航空飞行需求也刺激了通航 机场的建设。


行情复盘:板块进入地图轮动期,区域性政策对股价促进显著



第一阶段:行情萌芽期(2024 年 3 月 2 日之前)。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及《民用无人驾 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生效,成为低空空域放开的文件依据以及低空航空器管理的 第一份规章性文件(民航规章体系最高级别)。

第二阶段:政策主升期(2024 年 3 月 2 日至 3 月底)。2024 年 3 月 2 日全国两会将低空经 济列做增长引擎后,产业政策在空域全面开放(安徽、重庆)、政策大力补贴(深圳、珠海)、 适航检测加速(峰飞 V2000CG 获 TC 证)三大方面奠定基调,市场逐步认可自上而下的政 策支持力度。

第三阶段:地图轮动期(2024 年 3 月底至今)。2024 年 3 月 27 日深圳发布公众号提出要 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4 月中下旬开始苏州、合肥、重庆等各地政府陆续召开低空 经济研讨会并发布低空经济支持政策,市场开始对各地基建设计总包公司及当地产业链核 心公司进行交易。 我们梳理了各地区低空经济相关建筑设计/咨询/规划/产业链配套公司,并根据各地成分股周 涨幅平均值复盘了 3-5 月各地区低空经济指数涨跌情况。

通过编制各地低空经济指数我们发现,在各地区政策落地的当周或第二周,该地区低空经 济板块基本取得了绝对正收益。同时各地政策落地 T-1 日涨幅较高,或反映市场对地区政 策的强预期,同时对于此前通航建设完成度较高的省如江苏、浙江,及产业链配套较齐全 的安徽、重庆地区,政策发布 T-2 日至 T 2 日期间涨幅较高。

2024年低空经济专题:两个复盘和两个思路-7434


我们认为,当前低空经济板块的主要催化停留在政策落地阶段,而展望后市行情,政策由 落地到兑现落实是关键因素,前文复盘了“十三五”期间通航政策兑现度较高的省市,可 以以此为参考重点关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高兑现度省市的低空基建建设节奏以及 相关公司的接单情况。


展望未来:关注高兑现度地区的总体承包商&新基建需求



思路一:关注“十三五”高兑现地区的“十四五”、“十五五”规划

十三五政策兑现良好的省份在十四五、十五五对低空基建有清晰规划,积极颁布低空基建 支持政策。江苏省出台《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 年)(修编)》、《浙江省民 航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到 2030 年建成 50 个左右 A 类通用机场。安徽省 2024 年 4 月7日和2024年5月21日分别出台的《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 年)及若干措施》及《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 计划到 2030 年累计建成 30 个左右的通用机场。四川省多次发布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其中, 2017 年 4 月 6 日出台的《四川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 年)》,计划到 2030 年 布局规划新增二类以上通用机场 85 个。从规划数量来看,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四川、 重庆对于通用机场建设的意愿较强。

根据“十三五”期间各地通用机场规划及完成情况,推测政策兑现地区“十四五”机场建 设规划的完成情况。浙江省 95%、重庆市 40%保持不变,调整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 四川省分别为 100%、70%、100%、45%,分别计算出对应预计“十四五”通用机场建设 规划完成情况。

根据浙江省“十四五”民用机场建设项目表中的通用机场新开工项目和预备类项目对应的 总投资,得到 A1 类机场的建设成本在 3.5~7 亿元。

关于 A2 类机场,根据日照市交通运输局,岚山通用机场项目建设总投资额约为 2 亿元;根 据通航资源网,湖南长沙开慧通用机场投资额为 1.6 亿元。 我们假定:1)A1 类机场的建设成本为 5 亿元,A2 类机场的建设成本为 1.8 亿元,A3 类 机场、FSS、起降点的建设成本均为 0.7 亿元;2)四川省完成建设 10 个 A1 类机场、8 个 A2 类机场。由此测算出“十四五”期间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的通用机场 建设投资额,其中四川、广东、安徽分别为 142.8、115、108.5 亿元。

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板块或将率先受益。目前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规划设 计咨询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涉及对飞行路线、安全管理、技术需求以及合规性的综合考 量,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低空政策咨询、发展战略规划、空城规划标准制定、体制机制 构建以及低空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等,对于预防潜在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确保项目 符合政策和市场需求至关重要。而基础设施板块是将规划愿景落实的关键步骤,包括通用 机场和其他起降场的物理设施,以及低空飞行所需的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监测信息基础系统,以及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等,这部分越早的投入和建设,越能够加速整个产业链 的发展,为上游的飞行设备制造商和下游的运营服务提供商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以深圳宝安区为例,其 2023 年 7 月就出台了《深圳市宝安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 案(2023-2025 年)》、《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于当年 10 月将低空经济纳入深圳“20 8”产业集群。根据其提出的“1 3 N”发展格局和行动计划, 将在深中通道门户区谋划建设低空经济未来中心,并在深中通道门户区、燕罗片区、大铲 湾片区分别规划布局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低空经济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中心,以 及 N 个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到 2025 年,网格化布局 100 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 开通 50 条以上无人机航线。 由宝安交通集团牵头承接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低空场景应用示范、产业能级拓 展、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2023 年 12 月 26 日,全国首个标准 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在深圳宝安落成,包括起降坪、机库、指挥调度中心、 候机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后由明澜低空公司和亿航智能合作运营城市空中交通 业务。2024 年 5 月 6 日,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揭牌,同步启用无人机系统应用 测试基地,力翎(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德国 Lilium)、深圳市圣翔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浩 孚科技有限公司等 10 余家单位意愿进驻,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效应。2024 年,宝 安将以燕罗工业园为载体,全力打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的宝 安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新增设备房、连廊、电梯等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 服务,活化现有产业空间,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机构和企业提供展示和办公的空间。

2024年低空经济专题:两个复盘和两个思路-5789


总体来看,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的“十四五”通航机场投资规划与“十三五”期间比 保持稳定,但低空新基建催生出的起降点建设需求打开较大弹性空间。根据《南京市促进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 年)》,南京目标 2026 年建成 240 个以上低空 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若按照起降点单位成本 7000 万元测算,仅南京市 的垂直起降点建设投资金额就高达 168 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的通航机场总投 资。又例如《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提出构建“2 (硕放机场、丁蜀机场) N(直升机场、起降点) X(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智能机巢)” 起降设施体系,到 2026 年建成 200 处各类起降设施,《关于开展珠海市低空空域商业运营 通道规划研究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 2 个大型起降枢纽、44 个中型起降场站、N 个小型 起降点。

我们认为可以关注过往通航高兑现度地区的总承包解决方案企业: 根据四创电子 Wind 端投资者问答平台(2024.5.7)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一方面开展无人机 监视核心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低空经济”体系解决方案和示范工程建设。根 据四创电子 Wind 端投资者调研纪要(2024.4.26),今年 3 月公司成立了低空智联产业发展 中心,主要负责公司低空经济业务的开展,依托电科全产业链的优势,深入开展无人机监 视核心技术研究,积极推进体系解决方案和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体系带系统,系统带装备, 将公司泛在感知产品赋能低空经济,聚焦低空保障,拓展综合服务。 根据深城交 Wind 端投资者调研纪要(2024.6.3),公司作为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交通 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低空经济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交付能力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 公司近期与拟开展低空经济建设的主要省市城市有较多的交流,与部分城市签订了战略合 作协议,并已在华南、华东等重点区域落地低空经济业务项目,作为联合体成员中标签订 的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等项目有序开展中,以及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已 承接的一批低空规划咨询相关项目等,预计今年会有一定规模的低空经济相关收入,后续 将积极争取参与到相关省市的低空经济建设中,将低空经济打造成为公司标杆业务。

思路二:关注“十四五”逐步提出的新型低空基建环节

对比几个省市的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除在机场建设、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平 台建设、规模应用、产业生态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划目标外,均新增了低空基础设施建 设规划,包括飞行服务站等物理设施,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信息基础设施,以 及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

根据深企投产业研究院,低空基础设施包括通航机场和新型设施。其中,通航机场包括飞 行场地、消防及应急救援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目视助航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服务 保障设施;新型设施包括垂直起降场地、低空网络设施、低空数据设施、低空监管设施、 新能源基础设施等。

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多个领域和环节,市场规模有望达 2300-4000 亿。从基础设施板块来看, 业务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如起降场等)、信息基础设施(如低空 5G 智联网能力建设)、 数字化系统(如低空服务管理平台)等。据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太仓市民用无人 机试飞基地建设和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2650 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总体方 案研究及其他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低空服务管理平台以及低空 5G 智联网能力建设,预算 投资金额分别为 270/350/950/1080 万元,其中基建平台建设费用占比超七成。 分业务看:①基建平台建设费用约 5 亿/示范区,短期 20 个示范区规模达 100 亿,全国来 看规模有望超过 300 亿;②通用机场中直升机场/跑道型机场平均投资额为 3000 万/5 亿元, 据民航新型智库,2023 年末全国 451 个通用机场,2030 年预计达到 2058 个,新增约 1600 个,按照现有直升机场和跑道型机场数量比例估计,二者分别新增 1000/600 个,规模可到 3300 亿,短期建设规模预计占六成,约 2000 亿;③据各地低空发展政策,我们估计全国 长期起降点建设量 6800 个,短期 4000 个,大中小型数量比例 1%/33%/66%,根据华泰建 筑建材组《低空规划热潮下的四个关键问题》(2024.5.20 发布),大型起降枢纽投资在 2000 万到 5000 万之间,中型起降场投资在 1000 万到 2000 万之间,小型起降点投资在 100 万 以内,预计这部分投资规模短期近 250 亿,长期超 400 亿。综上,低空前期服务业务市场 规模短期超 2300 亿,长期超 4000 亿,其中通用机场和起降点建设占比较重,辅助类基建 次之,规划设计业务相对规模较小,但可更快拿到市场红利。同时我们参考太仓市民用无 人机试飞基地建设和服务项目投资构成中,低空 5G 智联网能力建设(5G 通信、导航、监 视、气象、频谱地图测绘等新基建项目)投资占比为 39%,则对应低空新基建市场短期超 897 亿,长期超 1560 亿。

2024年低空经济专题:两个复盘和两个思路-2527


空管系统:“5G 北斗 ADS-B”体系,北斗系统通用性强

空管系统是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全称为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 统,简称 CNS/ATM 系统,其中通信、导航和监视(CNS)部分属于外围设施范畴,空中 交通管理系统是空管人员实际用于管理空中交通运输的信息处理系统。完整的空中交通管 理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ATS),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和空域管理 (ASM)。其中空中交通服务又由三部分组成:空中交通管制(ATC),飞行情报服务(FIS) 和告警服务(AS)。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空域的管理具有独特的属性,无法直接套用发达国家成熟的中低空 空管模式,雷达的低空监视能力不足。基于中国国内特殊的国情,中低空空域主要划分为 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空域,特别是临近机场的范围更是监控的重点。雷达的监控原理主 要是利用了雷达的探测性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低空空域范围,具体来说,分为一次的雷达 监管与二次的雷达监管。①一次的雷达监管利用天线副瓣与波瓣的降低,抑制地面的杂波, 强化低速的目标检波性的概率。但由于其主要是通过利用电脉冲的反射信号去进行信息探 测与显示,只能在显示器中看到一个个亮点,这种监视方式缺乏目标的识别码以及高度等 信息,且容易受到一些气象以及杂波等不同因素的不同干扰。②二次的雷达监管是通过利 用地面的雷达配合飞机上的机载雷达,二者相互联系,传递信号,实现对低空领域中航空 器飞行的监视。这种二次雷达系统不会轻易的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但如果目标 过度密集,也可能会出现不同应答重叠的问题,且这种系统的建设周期比较长,监视成本 也比较高。此外,空管一、二次雷达对于航路的覆盖受到地形的影响,对于低空区域无法 实现完整覆盖,同时雷达电波本身存在的盲区特性,导致部分管制和监视空域存在“黑洞” 情况。

针对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的特点,通过结合北斗和 5G 技术,构建空中交通服务网络是一种 有益的技术保障思路和手段。由于中国无人机、通用航空等多种民用飞行活动日益增加, 低空飞行器难于管理,空管部门无法通过一二级雷达有效监控,尤其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 “低小慢”飞行器,“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现有的通信、导航 和监控(CNS)基础设施仅能满足对高空飞行器的管理需求,随着 eVTOL 产业的发展,目 前的系统无法满足 eVTOL 物流、载人交通等新低空应用 CNS 的需求,需要北斗 5G 空中 交通服务网络来解决低空服务中定位精度不足、数字化导航能力缺失和监视信息连续性/可 信性/完好性差的问题;提供高容量低时延的低轨通信服务来解决飞行器数字化通信管理缺 失和监视容量不足的问题。北斗 5G 空中交通服务网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将为 低空经济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北斗 5G 空中交通服务网络的基础,以北斗三号为核心,5G 服务在其 基础上补充、改正、增强和改进。(1)监管系统:我国在低空空域中的监管系统以全球定 位的系统、“北斗”卫星系统、地面控制中心以及飞行器的机载设备等四大方面组成,这种 监管系统在低空空域运用中覆盖的范围比较大。我国监管系统运行的过程一般由北斗卫星 接收全球的定位系统信息后,再将所接收信息进行处理并保存到服务器里,在通过显示器 进行准确显示飞行器的信息,方便了监管人员通过监管系统去监控飞行器,并能够及时了 解飞行器的飞行状况信息等。(2)地面的监控中心:地面的监控中心系统通过北斗指挥型 的用户机、卫星天线、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大型显示器等设备组成。在通过北斗指挥型的用 户机接到了指令信息之后,将信号信息发送给负责信息接收与发送到卫星天线上去,北斗 卫星对于信号的发送有速度快、效果好好的优势。在地面的控制中心软件需要对飞行器的 设备状况以及携带的各种信息进行接收与分析处理,并进一步的保存到服务器监控的数据 库中留待使用。

北斗空中航行系统的核心是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技术,在北斗系统提供的基本 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融合北斗短报文位置报告或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 功能,实现对航空器、机场设施、地面车辆等交通工具的位置监视、指挥、调度、应急救 援和航迹追踪管理。 低空经济涉及的多个方面恰好是北斗的典型应用服务,低空经济实质上是北斗的应用服务 样板。北斗技术在低空产业链上的应用,包括应急救援、eVTOL 试点及应用、林业空地一 体化服务、数字农业服务、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

当前北斗产业加速发展,具有强通用性。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3 中国卫星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 北斗”发展态势下,各行业对卫星导航基础器件 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此外,《“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工业互联网 危 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等多项纲领性文件均提出建设人员定位系统,推出北斗定位 技术为基础进行可视化精准管控。推动智能高效新型运行服务体系建设。《通用航空装备创 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中也提出,加快 5G、卫星互联网等融合应用,支持空 天地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智联网技术和标准探索,推进通用航空器北斗标配应用。 ADS-B 监视技术:实时获取 eVTOL 全方位信息,精确提高低空空域安全性。ADS-B 技术 全称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其工作过程是在每个 eVTOL 上安装一套 ADS-B 系统, 机载 ADS-B 系统在接收到导航卫星系统发出的导航信息后,将接收到的位置、高度、航向 等多维信息传输给机载 ADS-B 处理设备,机载 ADS-B 处理设备将信息处理过后通过利用 多种数据链的通信模式(包括地-空、空-地、空-空等)周期性将自身的多维信息广播(信 息包括 eVTOL 的高度、飞行航向、飞行速度以及身份识别码等)。ADS-B 的机载设备包含 GNS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数据链系统以及 CDTI 交通信息驾驶舱显示。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获取飞机实时的位置信息,GNSS 将位置信息转化成为数字码,ADS-B 系统收发 机将 eVTOL 的信息通过数据链广播,最终形成可视化的信息展现在地面空管系统的显示设 备上,实现空域范围内的空中管制,大大提高了低空空域的安全性。

ADS-B 监视技术,与传统监视雷达技术相比,有着数据更新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 低廉等优势。监视范围方面,ADS-B 技术能够实现对 eVTOL 从起飞到落地的全过程监视, 其数据的更新速度比传统的雷达监视技术更快,大大提高了监视的实时性;一套雷达监视 设备的设置所需要的 100~400 万美元的投资,而 ADS-B 设备只需 10~40 万美元,成本下 降 90%。同时 ADS-B 技术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兴技术用于 eVTOL 的飞行过程,相比于传 统的 TCASII 空域防撞技术,基于 ADS-B 技术开发的防撞系统体积小、造价成本低、监视 信息实时性高;ADS-B 还应用于航迹预测,其数据信息可对四维航迹的进行预测;天基 ADS-B 技术将 ADS-B 的地面站建设到卫星上,通过借助低轨道卫星的强大功能解决地面 站难以建设的问题,可以让 ADS-B 监视技术覆盖全球范围,形成完善健全的空域监视系统。

2024年低空经济专题:两个复盘和两个思路-3048


北斗领域各企业针对低空经济市场已有充分的技术储备。根据中科星图 Wind 端投资者问答 (2024.3.14),公司参股子公司北斗伏羲参与了合肥建设的国内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城市 级应用场景——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首次实现了“北斗网格 全 空间无人体系”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全球首个“陆海空天电”全域立体网格空域图,提供 空域划设管理、航线自动规划导航、多飞行器飞行协同,全域态势感知等应用。 根据华测导航 Wind 端投资者问答(2024.5.24),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板块 中,以无人机、激光雷达等产品为主的三维智能产品可应用于智慧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建 设、应急监测、电力巡检等领域,以及国土调查、勘测、智慧城市等领域所需空间数据智 能化获取。同时,依托于公司高精度导航定位的技术积累,可为低空经济领域作业终端提 供包括导航定位模组、高精度账号服务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根据司南导航 Wind 端投资者问答(2024.5.9),公司 GNSS 高精度模块可以在室外为设备 提供高精度位置和姿态等信息,公司产品已经应用在无人机上。

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出现,智能化数字化系管理核心受益

对于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的管制服务,由于流量密度会远超现有运输航空的仪表飞行规则 的空域容量,且可能采用无人驾驶或远程遥控驾驶,因此无法通过传统民航的管制员工作 提供,需要精细的自动管理与路径规划,进行空地协同式监视与控制。 商业化运行背景下,规模化的航空器运行将产生海量的航线规划与多航空器冲突消减需求, eVTOL 航空器自主避撞能力有限,无法支撑大流量系统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需求,严重威 胁低空运行安全。因此,可以利用低空公共航路,实现城市空中交通安全、高效的常态化 运行。 目前国家没有低空公共航路规划和运行主管部门,最有可能的就是市政交通部门开展规划 与建设,民航部门对准入 eVTOL 航空器进行适航审定和空域使用政策的制定,有资质的服 务商提供航路地图在线商业化服务。

与通用机场建设完成度的不确定性相比,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新型设施建设落地更具确 定性。2012 年,民航局制定《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系统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明 确了飞行服务站建设管理基本要求。2018 年,民航局制定《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 体方案》,规划建设国家、区域和飞行服务站三级服务保障体系。截至 2023 年底,完成国 家信息管理系统、7 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 32 个飞行服务站建设,上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 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全覆盖。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原文:

《国防装备-航天军工行业:低空基建系列一,两个复盘&两个思路-华泰证券-20240625【26页】》

研报来源:【价值目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