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主要依托于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进行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涵盖了从飞行器的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到飞行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的产业。它不仅包括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种低空飞行活动,还涉及运人、运货、特殊作业等多场景的应用,并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例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低空经济目前处于培育初期,但发展潜能巨大。随着地面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以及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各国正积极探索和培育低空经济产业。 自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及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万亿元。同时,低空经济还将拉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过万亿元,并通过跨界融合带动经济增长过万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链较为庞大复杂,包括无人机产业、飞艇产业、传感器制造和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多个环节。相关企业业绩分化较为明显,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驾驶员的职业需求不断增加。他们不仅在农业、物流、救援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在推动着低空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研发新的飞行器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飞行器研发与制造工程师将成为重要的职业发展方向。包括机场、导航系统、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低空经济涉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如环境监测数据、飞行数据等。因此,数据处理与分析专家将成为低空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空域管理和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培养大量专业的空域管理与安全监管人员来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它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