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近日流传出的视频显示,在俄乌战场上,有俄军使用中国广东某企业生产的SA6型手持频谱分析仪,对战场进行快速的频谱分析,以探测附近是否有乌克兰的无人机。据悉,这是一种用来研究电信号频谱结构的仪器,又被称为跟踪示波器。现代的频谱分析仪,可以模拟方式或数字方式显示分析结果,甚至可以分析亚毫米波段的无线电信号。由于可以测量几乎所有类型的信号,这类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对抗等军事领域。出现在俄乌战场并不简单,大概率又是一个拿着中国民用产品用来执行军事任务的案例。 (图为俄军使用的中国制造的频谱分析仪) 目前来看采购中国的频谱分析仪,主要还是用来对付乌军的无人机。在这场俄乌战争中,无人机已经被双方广泛应用,即便是民用的小型无人机,也可以用来执行侦察以外的任务,例如对坦克等装甲车辆进行打击。利用频谱分析仪,可以探测附近是否有无人机在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遭到攻击,又方便对其进行拦截。能够侦测无人机的设备俄军也有,但由于成本问题却很难在基层部队普及。据悉,俄军使用的这种频谱分析仪的价格大概不到200美元,如果大量采购的话价格可能会更低。这大概率就是俄军以民用名义采购的设备,甚至还可能不是从中国直接进口的。 (图为网络平台的商品截图) 事实上,出现在俄乌战场上的中国制造已经相当多样。头盔、防弹衣这种防护用具早已出现,在俄罗斯媒体此前的报道中,就证实俄第98近卫师的动员兵,装备了中国制造的头盔和防弹衣。俄罗斯方面还曾采购了中国的民用全地形车,用来进行物资运输甚至突击作战。乌克兰方面则大量采购中国的无人机,与俄军进行不对称作战,此外还采购中国制造的医疗物资,对乌军进行救治。此外,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热成像仪,也出现在了俄乌战场,至于双方自己制造的小型无人机,也大概率少不了中国制造的零组件。 (图为一名士兵在使用无人机) 在这场俄乌战争之中,除了那些苏·/俄系的装备之外,出现最多的恐怕就是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了。中国制造在俄乌战场上出现的次数,大概率超越了西方对乌军援的各种武器,并且还很受欢迎。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西方国家为乌军提供巡飞弹之后,乌克兰仍然打算采购大量的民用无人机,毕竟巡飞弹一枚就要上万美元,民用无人机的价格只需数百,如果自己购买零组件进行组装还会更便宜。 (图为大连造船厂内的多艘战舰) 中国制造大量出现在俄乌战场上被双方使用,这也展示出了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这种工业能力所带来的战争潜力,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相当担忧的。要知道俄乌双方都是通过各种民用渠道采购的无人机,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中国自己用,那么价格就会更低,可用的数量就会更多,战斗力也就会更强。也不仅仅是无人机,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战斗机、战舰也已经大批量入役,巨大的产能也令美国感到震惊。美国方面甚至认为中国的造舰能力,是美国的两百多倍,甚至可以同时建造50艘航母,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海军的规模有望超越美国海军。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期去工业化的美国,却因产能不足面临海空军规模猥缩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