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者联盟 门户 新闻资讯 热点新闻 查看内容

普通人,怎么在「低空经济」热潮里面赚钱?

2025-2-11 16:00| 发布者: mikate 647 0

摘要: 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独家稿件。最近后台很多大佬在问我找工作的事情,这事儿不能随便讲。一方面是千人千面,一方面是没人能开天眼预测未来。但有些正在闷声发大财的行业还是可以聊聊。1.地上的钱不好赚了, ...

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独家稿件。


最近后台很多大佬在问我找工作的事情,这事儿不能随便讲。

一方面是千人千面,一方面是没人能开天眼预测未来。

但有些正在闷声发大财的行业还是可以聊聊。


1.


地上的钱不好赚了,那就去赚天上的。

低空经济,就是最近热到炸的热点。

古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现有向天要点GDP,各位大佬觉得这事儿靠谱不?可以发个评论先。

先说我的看法,「短期会乱,但长期看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

咱们继续往下看。

其实低空经济已经喊了好多年了,但去年的2024年,被定义成了「低空元年」。

这年有什么不一样?

两件事。

第一,发改委成立了「低空经济司」。

咱们国家做事,讲究一个纲举目张,也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如果说平日里面发号召、做计划、提倡议,市场不当一回事。

那么正式成立了部门,有了编制、有了构架、有了足够的人员和执行计划,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部门是有自我生长的动力的。

类似于班里平日号召大家多看古典名著,没啥人相应,但成立了读书小组,一方面代表老师真抓这事儿了,一方面读书小组自己也会开始行动起来。

第二件事,空域解绑。

第15届中国航展上,空军司令员在致辞中表示:有序推进空管改革,服务民用航空发展,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按财新网的说法,业内有句老话,「离地三米归军队」。

能不能飞,要怎么飞,什么时间段可以用什么方式飞,那都是有讲究的。

所以想让低空经济起飞,需要在民间一路畅通的同时,也打通军用的管制限制。

按新华网的报道,空军参谋部表示:四川、海南、湖南、安徽、江西5省正在进行低空改革;深圳正在进行无人机城市飞行试点;飞行计划审批时限由5天压减至3天;紧急飞行即报即批;非管制空域提前2小时报备即飞。

这些变化列出来,可能有大佬会说,没有一步到位。

但就是没有一步到位,才是真的在做实事,是真的一步一步在探索着改。

这两个利好,一个解决了谁牵头谁来管的问题,一个解决了空域改革释放资源的问题,再加上大家都在问的,房地产之后哪个产业真的能扛得起新增长这个最大问题,低空经济,就真的来了。

不过,低空经济到底能不能抗住新增长这个大梁呢?

这要看盘子有多大了。

按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2035年能达到3.5万亿的规模。

但按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的说法,这是一个50万亿的市场。

3.5万亿和50万亿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也说明了低空经济虽然是大趋势,不过具体能发展到什么体量,没人说得清。

但这种不清楚,不一定是坏事。

就像我前面说的【短期会乱,长期看好】一样,乱才是上升的阶梯,因为能在乱里捋出肉来的才是真大佬。

当然还是那句话,预测嘛,咱们都没办法开天眼,所以讨论预测的准不准没意义,就看论点论据有没有逻辑。

也欢迎各位大佬,多发弹幕和评论,咱们「吵」起来。


2.


咱们先聊短期内低空经济对普通人的影响。

这里面肯定有钱赚,但赚钱的角度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和基本所有其他新兴技术一样,第一口饭,永远不是掘金的人吃到,是卖铲子的人在吃。

飞手考证,比低空经济,先一步火爆了起来。

背后逻辑也不复杂,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电力巡检、航测航拍,这么多领域都需要无人机飞手,你考了证,那就业面就宽广起来了。

但,真有这么美好么?

北京商报给了一系列的报道,起手就是一篇,《花一两万考无人机操控员月薪仅4000元》。

原话是:缺口百万、月薪过万,但飞手求职没活干。

为啥呢?

趋势有了,但需求还没有构建起来,不是真的有100万个飞手岗位已经空在那里等着大家。

现在无人机飞手,更像是一个岗位加分项,本身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竞争力。

我最近经常刷的机油手的视频,就是抓野猪吃赏金的,那热成像无人机一飞,的确帅翻天,但真正背靠的,还是驯养猎犬和捅野猪的那一招。

《中国青年报》就发过一篇报道,超级有意思,里面给了很多真实案例。

比如说,无人机飞手好啊,对果树养护非常有用。

不论是喷洒农药还是高温天气下喷雾降温,一台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能干以前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人的活。

于是,一位澳大利亚回来的95后女留学生,当起了飞手,用无人机照顾香水柠檬树和木瓜田地。

但是,这报道专门也讲了,这位留子,回家是接手了1500亩的农场。

就……无人机驾照,重要但不关键,关键是家里先是个大承包商。

再比如报道里面还说,无人机飞手好啊,对巡查工作非常重要。

还有位95后女孩通过飞手培训,用无人机开始巡查属地内的作业安全、环保等问题。

但这报道又专门说的一句是,这女孩本身已经是大庆油田的员工了。

就……会飞还是不会飞,重要但不决定,决定性因素是先要有个饭碗。

所以啊,就像很多其他新技术刚来的时候那样,现在有点乱。

不过还是那句话,乱里面,就有机会。

低空经济里,普通人能吃到的第一波热钱,不在考证,而在教别人考证。

全国1000多家无人机驾驶培训机构是先赚了一波,这叫吃肉。

这肉有多香?

中型多旋翼机长证,学费从9800到15800不等,总归,学费都是万元级别的。

而无人机教员,淡季7000保底,旺季3万起步,还不算拓展新学员的提成,这叫喝汤。

所以,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飞手这一新职业越发缺人了,这是事实。

但这事实,是未来的事实,不是现在的。

能赚钱的点,就在于未来的事实逐渐变成事实的过程中,怎么去辅助事实落地,比如教人。

这就是新业态的大趋势面前,有时候做点逆向思考,反而有奇效。


3.


那中期来看,低空经济有什么看点呢?

送货,飞行器送货。

前段时间咱们国家开放过境签证,把很多信息茧房里的老外震惊的一脸懵逼。

其中一个很大的看点,就是无人机送货。

美团这外卖无人机,已经弄到第四代了。

能抗住中雨和中雪,还能熬过六级风,全身到处都是冗余备份,还搭配了双目立体视觉相机和4D毫米波雷达作为感知组件,而且啊,还有降落伞。

说实话,我还是怕。

你想,一到饭点的时候,漫天的外卖无人机交织成一道奇妙的阵法,好看是好看,但万一掉下来呢?

不过,我怕不怕无所谓,美团无人机飞的越来越多,已经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开了53条航线。

美团主要做的是外卖,顺丰,那真的就是纯送货了。

顺丰在低空经济领域积累的技术,说起来,真的是抽象。

2016年出了一款双尾蝎货运物流无人机,想用来全国范围内自动配送。

但参数有点逆天,翼展20米,最大航时35小时,最高升限6000米,最大续航3000公里,能运1.2吨的东西。

所以别运货了,直接民转军了,就技术溢出到这种程度。

对顺丰来讲,只要你地形复杂,只要你陆地交通有拥堵,都是低空送货的机遇。

所以顺丰几个月前和武汉的武商集团合作,开了全国首条跨江商贸低空无人机航线。

武汉不是江多么,不是过江有点堵么?那就飞过去。

而大湾区的顺丰快线更是常态化运行,日均起降800至2000架次。

以前快件从珠海到深圳,要绕大弯弯,现在直接飞。

总归,很多以前受限于地形而不能做的事情都能做了。

比如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医学实验室,以前检测样本要跨珠江,在途时间太长了,检测效率一直提不起来,直到,医疗无人机航线开通,起飞。

所以中期来看,低空经济的实质,是颠覆城市以道路为核心的物品转运体系。

你想,当城市上空出现低空立体交通网络,这对物流的通达量效率提升是非常恐怖的,毕竟相当于把道路从2D的变成3D了。

说不定整个城市的布局,都要因为低空经济出现大变样。


4.


那更长远的低空经济发展是什么呢?

御剑飞行!

从运货,开始载人。

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这玩意儿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飞行汽车。

别看名字里面挂着汽车,但基本都没轮子了,更像个超大号多旋翼大疆无人机。

不过,叫飞行汽车也没毛病,因为大概率,以后这玩意儿就是新能源车厂来造。

毕竟还是电池、电机、电控那一套嘛。

你看小鹏的飞行汽车X2,我家小区旁边的大悦城里面就有一辆,虽然从来没见飞起来过。

除了小鹏,广汽也下场了,前年广汽的GOVE首飞成功,那是我见过的肚子最大的,最萌的飞行汽车。

至于吉利,那就更不用说了。

吉利的AE200飞行汽车是已经和华龙航空谈好了100驾的采购了。

说实话我现在就等一件事,雷军的小米,什么时候开始造飞行汽车。

按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的说法,房地产曾经是中国经济支柱,现在支撑点转向新能源汽车,但又会在2030年达到顶峰,那未来哪一个产业可以担当得起新的增长呢?

只有低空经济,只有飞行汽车。

所以别看现在飞行汽车更多停留在模型和概念阶段,关于安全性和路线规划等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未来低空载人飞行会是一个必然。

推力只要大于重力和阻力,就会起飞,这是物理学问题,其实吧,也是经济学问题。


5.


最后做个总结。

低空经济,短期来看,还在起步还有点乱,但长期来看,潜力非常大。

因为飞这件事情,又是一次变道超车的机会。

传统航空的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零部件几乎是被欧美垄断的,我们这些年追的不容易,自研大飞机C919虽然已经交付,但这是个长雪坡赛道,空间大但见效慢,要慢慢等之前买的波音空客过使用年限才行。

而不论是无人机运货还是飞行汽车,都能很好利用已有的三电技术,美团和顺丰在运控管理上的积累,甚至,移动联通电信依靠5G通讯的无线感知技术来做航迹跟踪,这些都能直接开个新赛道的。

而哪怕是最长远的飞行汽车,来的都会比想象中快。

别的不说,盛世龙的全球首条跨海跨城航线首飞,去年就完成了,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到珠海九洲港码头,开车要2、3小时,现在坐飞行汽车只要20分钟。

100驾的采购订单已经下好了,预计是明年开始商业化运营,票价,200多,虽然没有船票便宜,但已经是打车价的二分之一了。

这才是真正值得见证的,大变革时代。

就是……要体验大变革,需要点胆子。

我还挺期待到时候能做第一批乘客的,到时候不怕高的大佬,咱们一起去,我请客。


搜索「头条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


普通人,怎么在「低空经济」热潮里面赚钱?-2737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