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引领的产业变革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产业革命。其涉及的行业领域极为广泛,蕴含着多元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低空经济的核心行业构成及其发展契机。 一、低空经济涉及的行业领域(一)航空器制造与核心零部件
无人机类型丰富,涵盖消费级、工业级和军用级。在实际应用中,消费级无人机多用于航拍,为摄影爱好者提供独特视角;工业级无人机在物流配送、电力巡检等领域大显身手;军用级无人机则在军事侦察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eVTOL 作为新型载人 / 载货飞行器,被视作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突破口。例如,亿航智能的 EH216-S 已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营,为城市空中出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航空电池是航空器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要求其能量密度达到 400Wh/kg 以上,然而当前电池技术仍存在瓶颈,需要与新能源企业加强联合攻关。永磁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器的运行效率。雷达,包括空管雷达、气象雷达等,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此外,复合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减轻飞行器重量,提升飞行性能。 (二)低空基础设施与服务
截至 2023 年底,我国通用机场数量仅为 449 个,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为满足低空经济发展需求,需加快通用机场的建设速度,构建网格化布局,以方便飞行器的起降。
5G-A(5.5G)技术是支撑低空通信的核心,能够实现地空之间的高效互联。北斗导航与卫星互联网技术则为飞行器提供精准定位与航路规划,确保飞行路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低空飞行服务站、智能空管系统等是空管与飞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需要整合分散的航空、通信资源,以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有序。 (三)应用服务与场景拓展
无人机配送已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如安徽邮政无人机邮路,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的物流配送难题。eVTOL 短途运输也在逐步推进,中信海直开通的常态化航线,为短途出行提供了快捷选择。
低空旅游正逐渐兴起,直升机观光、eVTOL 体验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空中婚礼等新兴消费场景也不断涌现,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景区设备升级,以推动低空文旅产业的发展。
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与城市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层消防中,深圳已开展试点工作;医疗物资运输方面,无人机能够快速将物资送达偏远地区;在环保监测中,无人机可实时监测环境状况,提升公共安全效率。 (四)衍生配套产业
随着低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飞行员培训和飞行器维修的需求急剧增加。专业的航空培训机构和维修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项产业基金,如江苏无锡低空经济母基金,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定制化保险产品的推出,也为低空经济的各类参与者提供了风险保障。 二、低空经济的核心发展机遇(一)政策红利释放
中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成立低空经济司进行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如深圳、长三角等地纷纷推出专项政策,计划在 2025 年建设数百条低空航线,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空域分类管理逐步推进,如 300 米以下非管制空域的划定,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更多空间。适航认证工作也在加速,为飞行器的商业化运营铺平道路。 (二)技术创新驱动市场爆发
固态电池、混合动力航发等技术的研发,有望解决飞行器续航瓶颈问题。例如,宗申动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已进入测试阶段,若取得成功,将极大提升飞行器的续航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飞行避障,能够有效提高飞行安全性。5G-A 与低轨卫星技术构建的 “空天地一体化” 网络,可提升飞行效率,实现飞行器的智能化管理。 (三)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5059.5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1.5 万亿元,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显示出低空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
eVTOL 市场在 2024 年同比增长 228%,发展势头迅猛。无人机实名登记数突破 198 万架,需求从 B 端逐渐向 C 端扩展,市场前景广阔。 (四)产业链投资机遇
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企业在 eVTOL 赛道上处于领先地位。万丰奥威(钻石飞机)、国睿科技(雷达系统)等企业受益于制造端需求的增长,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低空智联网、充电设施、维修保障等环节是当前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完善。相关企业,如绿能慧充(无人机消防设备),将迎来良好的增长机遇。 (五)区域协同与国际化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势,占据全球 70% 的市场份额。长三角地区依托科研与制造优势,形成了产业集群,推动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营。
小鹏汇天的 “陆地航母” 在 CES 亮相并获得超 3000 台订单,峰飞航空的 eVTOL 实现海外飞行,展示了中国低空经济技术的输出潜力。 三、挑战与应对建议尽管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空域管理碎片化,导致空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核心技术,如航电系统,部分依赖进口,存在技术安全隐患;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速技术自主化加大对航空电池、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我国在低空经济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优化空域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数字空域图,实施分类分级精细化管理,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与顺畅。 (三)培育市场生态通过补贴试点等方式,降低低空经济运营成本,解决票价过高的问题。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四、结论低空经济正从 “政策元年” 迈向 “发展元年”,其产业链涵盖制造、服务、基建、衍生配套等多个维度。在政策、技术、资本的多重驱动下,低空经济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商业模式的成熟,低空经济将重塑城市形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你对我完善后的内容是否满意?若你希望进一步突出某一板块,或者补充更多案例,都可以随时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