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区通用航空产业将实现地面交通与通用机场高效衔接,低空旅游、短途运输、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将全面拓展,低空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低空经济蓝图:2025年目标明确 根据方案,内蒙古将围绕“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盘活存量、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推动通用航空产业与文旅、体育、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度融合。到2025年,内蒙古将实现以下目标: 1.交通衔接更高效:支线机场全部连通二级及以上公路,A类通用机场全部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确保15分钟内可到达所在地行政中心。7个以上通用机场将开通机场巴士,13个以上通用机场提供定制公交或包车服务,形成快速便捷的客运体系。 2.低空旅游成新亮点:开通3条以上低空旅游专线,串联区内核心旅游资源。依托重点景区打造4项以上“通航 文旅”产品,常态化举办国内影响力的航空节会,全区低空旅游接待量将超过5万人次,年收入突破1亿元。 3.短途运输与应急救援并重:开通30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建设12个以上航空应急救援基地,短途运输年旅客量超过5万人次,全面保障民生出行和应急救援需求。 四大任务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为实现上述目标,内蒙古将重点推进四大任务: 1.融入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机场与周边公路、铁路及市政道路的一体化衔接,推动干线、支线与通用航空航线互联互通,提升运输网络整体效益。同时,鼓励支线机场发展通用航空业务,支持海拉尔、通辽、赤峰等机场开展短途运输和航空培训。 2.打造“通航 文旅”新名片:依托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等优质旅游资源,开发精品低空旅游线路,打造特色航空飞行营地,推动低空旅游与航空运动融合发展。同时,创新“通航 文创”模式,扩大航空活动影响力。 3.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拓展通用航空在护林防火、草原飞播、农业植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商公共用、平急兼顾的共享体系。 4.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发展航空教育培训、无人机物流等多元业态,建设航空器检测测试基地,推动无人机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小镇。 政策保障:空域改革与财政支持双管齐下 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内蒙古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构建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体系。同时,优化财政补贴制度,通过直接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短途运输航线运营等。此外,内蒙古还将开展通用航空试点示范,鼓励各盟市结合自身特点申报试点项目,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前景广阔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空域优势,发展低空经济潜力巨大。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低空旅游、短途运输、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内蒙古有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域,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