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 模式创新,抓住万亿蓝海的“起飞密码” 2025年,低空经济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密集落地;从国企到民企,资本加速涌入。但面对这片万亿蓝海,普通人能否以轻资本模式分一杯羹?答案是:能! 关键在于抓住政策机遇、创新商业模式,并精准切入细分市场。 一、政策东风:低空经济“黄金时代”的入场券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政策首次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释放传统通航与无人机产业潜力”57。地方层面,浙江、山西等地成立专项基金或合资公司,如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亿元,中信海直联合浙江机场集团成立通航公司,重点布局短途运输、低空游览等场景6。
二、轻资本路径:从“轻资产”到“重服务”传统通航公司需巨额资金购置飞机、建设基地,但新模式可聚焦“轻资产运营”:
三、案例拆解:民企如何“以小搏大”?
四、风险规避:轻资本≠零风险
五、未来展望:低空经济的“平民化”时代随着基础设施完善(2024年全国新增26个通用机场)和政策细化,低空经济正从“高大上”走向“接地气”。普通人入场的关键,在于抓住“轻资产、重运营、场景化”三大核心,用模式创新替代重资本投入。 结语:低空经济不是巨头的独角戏,而是创新者的舞台。无论是共享飞机、文旅IP,还是数字化服务,轻资本玩家只要找准切口,就能在风口上“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