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民航局:东航载132人客机确认坠毁# 空难消息有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且空难发生后很多情况是机毁人亡。这往往使得在一些人眼里,坐飞机旅行并不一定安全。但实际上从各种交通方式造成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不难看出,航空仍是各种交通方式中最安全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事故率呈下降趋势,飞行安全纪录不断提高。
有资料表明,坐飞机比坐汽车要安全22倍。美国在60年里,飞机失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在有代表性的3个月里汽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少。 按每百万次飞行发生的有人员死亡的空难事故的次数计算,1991年是1.7次,1999年下降到1次以下,2000年再次下降到0.85次,2011年为2.16次。2011年空难的死亡人数为486人。换句话说,如果按照2011年的概率计算,假如有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1268年才可能遇上一次空难。 在中国,飞行更安全。截至2月19日,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137个月,创造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好的安全业绩,也创造了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好的持续安全飞行纪录。 央视新闻 中国民航安全飞行一亿小时 东航空难飞机残骸 但空难一旦发生,其结果却是非常悲惨的。 造成空难的三大原因 一次飞行可以划分为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着陆等阶段。以1.5飞行小时的航段来说,每个阶段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同,发生事故的概率也不相同。总的来说,起飞和着陆只占总飞行时间的6%,但事故概率却是最高的,所以起飞和着陆阶段有“黑色10分钟”之说。飞行事故最容易发生在飞机着陆前后,约占总数的57%;其次出现在飞行航线上,占总数的33%;出现在飞机起飞时的较少,只占总数的10%。 除了军事破坏、恐怖劫机等原因外,常见的空难原因还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飞机质量因素。
图1 飞机遭遇鸟群 图2 飞机撞鸟之后的悲惨结果
图3 英国研制的彗星号客机 而由于“彗星”号客机是最早期的全金属飞机,金属疲劳对航空安全的威胁在当时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彗星”号 空难之后,航空界开始重视金属的疲劳问题,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结构的疲劳设计也成为飞机设计的必要环节。 神奇的“黑匣子”飞机出现事故之后,事故调查小组为了揭开飞机失事之谜,首先要找到的就是“黑匣子”。因为“黑匣子”(图4)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和机舱话音记录器。通过分析“黑匣子”所记录的信息,可以搞清楚在失事瞬间和失事前一段时间的飞行情况、机械设备工作情况、机上人员情况和外界发生了什么问题等。“黑匣子”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发明了。随着技术的发展,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图4 东航MU5735黑匣子 “黑匣子”的飞行数据记录仪可以记录安装在飞机各部位的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包括飞机的基本信息(航班、时间、经纬度、风向等)、飞行参数(迎角、侧滑角、速度、航向、高度、加速度等)、动力装置参数(每台发动机转速、温度、压力等)、飞机各系统及设备参数(机舱压力、燃油流量,无线电发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等)、各操纵机构和操纵面的位置(油门杆、刹车、起落架等)等200多种数据,并可记录20多个小时的参数。因此,解读记录仪上的参数,就能直接得到和推断出飞机的姿态、航迹、作用在飞机上的基本力(升力、阻力、推力、操纵力)等。 “黑匣子”的机舱话音记录器能自动记录机组人员和地面的通话、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和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发动机的声音。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记录器始终在记录。 此外,“黑匣子”还带有一个紧急定位发射机,在飞机失事后,能自动发射特定频率的间歇信号,以帮助调查人员通过接收机跟踪确定它的位置(特别是坠入水中时)。发射机可以连续工作30天。例如,1974年一架波音-707客机掉在水深3000多米的海底,就是靠这种定位信号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