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航空器械的研究进展更是一日千里。飞机在科学技术上得到了质的进化性改革,在交通运输业中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热点。 然而谈之来趣的是,人们除了对这个大热点的安全系数及速度有所关注之外,还对其一些琐碎的、庞杂的、耐人寻味的事情或知识延伸了强烈的求知欲。 正所谓“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关于航空类的冷知识随着航空业几十年的改革与兴盛,早已深深地融入了百姓的闲聊话题中,飞机构造错综复杂,阡陌交错,其中涉及的有趣冷知识更是饶富趣味、引人深思。 01、为什么飞机上不能用手机? 在民航客机上最基本一条规矩就是:手机要全部关闭,在飞机起降的时候甚至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要关闭。这一禁令初衷是为了防止手机信号干扰飞机正常的通信功能。 为什么在飞机上打移动电话很危险呢?原来,飞机在高空中是沿着规定的航向飞行的,整个飞行过程都要受到地面航空管理人员的指挥。在高空中,飞行员一边驾驶飞机,一边用飞机上的通信导航设备与地面进行联络。飞机上的导航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向导航的,它接收到地面导航站不断发射出的电磁波后,就能测出飞机的准确位置。若发现飞机偏离了航向,自动驾驶仪就会立即自动“纠正”错误 。 当移动电话工作时,它会辐射出电磁波,干扰飞机上的导航设备和操纵系统,使飞机自动操纵设备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后果严重。 除移动电话外,使用寻呼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时也会辐射电磁波,因此这些设备也不能在飞机起飞时使用。 02、为什么飞机上要全程系好安全带? 在飞机上要系好安全带,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在每个航班上,乘务员会反复提醒旅客系好安全带。 飞机在穿云或遇到强大气流时,就如同汽车行驶在不平的马路上一样,会出现颠簸。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在晴空万里的蓝天中,有时也会像平静的海面下藏有暗流一样,偶尔会出现强烈的扰动气流,使飞机产生强烈颤簸,民航总局空管局气象处的有关人士称这种来无踪影的气流为“晴空湍流”。 湍流虽然不会造成恶性飞行事故,但在机组来不及处理、乘客又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乘客受伤,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03、为什么飞机上有救生衣却没有降落伞? A、在空中飞机是增压的,以波音737飞机为例。当飞机在一万多米的高度飞行时,机舱内的空气压力大约相当于2000多米的高度。这个时候机舱内外的压力差大约7.8磅每平方英寸,大约55000帕斯卡。也就是说,飞机的舱门会被10吨左右的压力死死的压住。正常情况下自然不可能打开,就算打开,外界的超低压,低氧,低温环境也不是人体能够承受的。 B、高空高原伞降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乘客来说,99%的人不可能安然无恙的完成。如果想让上百名没有受过训练的乘客从10000米高度跳下来,基本等同于天方夜谭。 04、为什么飞机起降的时候耳朵会刺痛? 高度越高,大气就会越稀薄,大气压强也会越小,若把人直接放到高空,会因为空气太稀薄,缺氧而立刻昏倒,因此机舱是密封的。 无论飞到多高的高空,客机机舱内部的空气压强都要保持正常,保证乘客正常的呼吸。不过,如果飞机内部的压强总是保持和地面上的一样,在高空的时候,飞机内和飞机外压强相差的就会很大,飞机外壳必须非常坚固才可以,否则就会炸开。于是飞机设计者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飞机在空中的时候,飞机机舱内部的压强比地面要小一些,会有轻度的缺氧,相当于一两千米山顶的大气压强,乘客感觉不会很明显,比青藏高原会好很多。也就是说尽管机舱是密封的,空中的时候空气压强还是小于地面的空气压强的。这样,飞机在起降的时候,机舱内气阀会自动地逐渐增加气压和降低气压,人的耳膜要不断适应变化的气压,感到不舒服。 05、为什么飞机的窗户是圆的不是方的? 大家见过带凹槽的巧克力排,觉得哪里施加力容易让其折断呢?很容易想到,是那些深深的凹痕处。这是那些凹痕存在的原因,也是没人用这样的结构来建造重要部件的原因。一个正方形的窗户会在你家墙上弄出4个90°的凹槽,也就创造了4个脆弱的部分。从工程的角度来说,那些尖锐的角(或者巧克力的凹槽)叫应力集中点,四方窗户角的点因应力集中,会比其余部分承受约两到三倍的压力,因此很容易断裂开。 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到现在每一扇飞机窗户都是圆角的。曲线将压力分散到曲线上的每一点上,而不是像直角那样将压力集中到一点。后者倾向于拉扯飞机,并久而久之导致裂缝的出现。 以上与航空相关的趣味冷知识,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并非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周遭,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有的人认为冷知识毫无用处和价值,事实上,知识没有大小之分,有时也正是对小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飞行是我们的梦想,了解飞行才能让我们在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来源:滨州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