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拟飞行是2005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立项的体育项目,处于航空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 “太紧张了,我的心都在怦怦跳。”刚刚走出赛场,一位女生皱着眉头,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2022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首届上海市模拟飞行锦标赛11月5日在上海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办,与其他传统体育赛事不同,这项赛事有点像是“考试”,参赛运动员端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静静地握着操控杆来控制电脑屏幕里的飞机航行。但赛事又与棋牌类的竞技很接近,紧张感和刺激感“于无声处听惊雷”。 什么是模拟飞行运动 向往蓝天、热爱飞行,很想体验“冲上云霄”的快感。相信,很多的小朋友乃至成年人,都有一个航天梦。横空出世的模拟飞行运动,帮助大家圆了这个不太容易实现的梦想。 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航空运动部负责人张露介绍,模拟飞行运动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真实飞行中所遇到的各种元素进行数字化模拟,并通过外部硬件设备和视觉、听觉、力感及过载模拟技术,构建虚拟的飞行场景,由仿真软件和硬件设备构成的实时仿真系统进行飞行训练或评估。 这一项目在2005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立项,处于航空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对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和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丰富科创类学校课程体系、助力培养高素质航空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科技体育项目的模拟飞行,在上海尤其是进校园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中,上海首次参加比赛,取得一等奖6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9名以及优胜奖39名的优异成绩。上海市航空运动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也将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 七年级田径生喜欢飞翔的快感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赛事现场的布置,完全区别于传统体育赛事。在科技体育运动中心2楼的教室里,整齐摆放着桌椅和电脑,选手们坐在电脑前,随着前方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来操控自己电脑上的“飞机”航行,整个场景有点像是驾照考试。 记者了解到,模拟飞行项目自2021年在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正式启动以来,通过上海市航空运动协会辐射学校、培训机构、青少年科创基地、少年宫等方式,开展了进校园的科普讲座,在某些学校开设专门的社团课程。 现场,不少参赛学生穿着航天制服,一个个就像是准备冲上蓝天的小飞行员。来自延安初中七年级的张元腾就是其中一位,比赛计时结束,他和同场竞技的小伙伴们,快速走到楼下。张元腾介绍,别看自己戴着一副眼镜,其实是学校田径社团的一名成员,“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或者航空工程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模拟飞行之后,我就在父母的支持下,找了一家俱乐部报名。” 相比于很多小朋友会玩网络游戏或者电子竞技,张元腾摇了摇头说,自己更喜欢模拟飞行,“通过操控杆的控制,有一种更加贴近真实飞机的感觉。参赛之前,我已经参加了俱乐部两三个月的培训了。感觉它他会锻炼我的耐力和反应能力。” 打通体教融合和升学就业通道 本次赛事共设置红牛朗利特穿越气柱竞速、滕珀尔霍夫之旅挑战赛、伊斯坦布尔之旅挑战赛等小学组、中学组、成人组共5个组别五个项目的角逐。141名选手从1500名预赛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参加了此次比赛。 “一提到飞机、航空,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我们俱乐部就已经普及了600多人,这次来参赛的有30多个。”作为曾经的飞行员,经营一家航空飞行俱乐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学生进行模拟飞行训练,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参加学校的公益课程,另外是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成果检验。” 他表示,俱乐部还有进阶版课程,进行模拟飞行和实践真飞兼具的内容教学,帮助一些成年人拿到了飞行驾照。 张露表示,模拟飞行与真实飞行一脉相通,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航空强国”重要指示,充分贯彻“体教融合”指导思想,这一项目对于有志于航空飞行的小朋友在未来进入航空类院校或者空军招飞等升学就业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据悉,目前上海有奉贤、黄浦、嘉定等区10所学校陆续将模拟飞行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科创类课程,有3所学校成为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模拟飞行青少年航校”、封浜高级中学成为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模拟飞行训练基地”,这也是上海市首个青少年航空运动人才孵化基地。 今后3年,上海将布局20所优质的模拟飞行特色学校,并将根据《全国模拟飞行运动管理办法》加强对于上海市模拟飞行辅导员、初级教练员、中级教练员、高级教练员的逐层选拔和培养,不断增强项目实施的专业度和规范性。 (赛事主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