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驾驶舱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充满诱惑的空间,可望和不可及。 偏偏有些人实现了。 11月3日晚,有网友微博,一位身穿非航空制服的年轻女性,在飞机驾驶舱中单手做“V”型手势拍照,图片中还配上文字:“超级感谢机长,实在是太开心了”。 从图片信息来看,民航资深机长陈建国分析称:
更关键的是,此时飞机还是飞行在半空。 不得不惊叹,那些靠博眼球为生的人,地面似乎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 在如今的互联网,吸睛等同于流量,流量意味着财富。这种快速致富,还带自我满足感的捷径,就是猎奇炫酷,抢夺注意力。 不可否认,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注意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对注意力的争夺,已经到了打砸抢的程度。 01 肤浅的作秀,换回的不是关注,而是降维的人格桂林航空隔天做出了回应,当事机长终身停飞,涉事其他相关机组人员无限期停飞接受调查。 去年7月,东海航空一机长,擅自允许妻子先后三次进入驾驶舱,受到东海航空的类似处罚。 1994年3月23日凌晨,在俄罗斯航空593号航班上,第一副机长把自己15岁和12岁的子女带入驾驶舱参观,更让他们坐在机长座位“学习”飞行,致使该航班坠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机上75名机员及乘客全部罹难。 又仔细再看了一遍这次事件,实际的发生日期是在今年的1月4日,桂林至扬州的GT1011次航班。 时隔将近一年。 为什么到现在才发出来?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以吸睛为主旋律的朋友圈,需要一点风浪了。 但把秀场建在几百人的生命安全之上,这种哗众取宠所暴露的心智,令人担心。 而那位利用职务独一无二的优势,邀请女孩进入驾驶舱的机长,本质上是在做同样的事。 一个敢进,一个敢请。 两人共同出演了这趟空中卖艺。 哪怕是街头卖艺,也得要有绝活。 一个正常人,突然在大街上装疯卖傻,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惹得一群吃瓜群众围观。有人好奇,有人嗤笑,有人暗骂愚蠢,有人可怜同情。 看戏的人不顾真相,作秀的人不明是非。 这场闹剧的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对关注的盲目追逐。 拥有一个飞行员朋友不容易。 成为一个飞行员更不容易。除了需要多年的辛苦训练,还需要普通人所没有的机遇。招飞选拔对条件的苛求程度,相信没人不知道。 人有时有了一点优势,就会急于求成,为了走捷径而停止思考。 只看得到关注红利的表象,看不到底层的逻辑。很像武侠小说中那些只学招数,不修炼内功,一和人过招就会洋相尽出的伪高手。 人们只关心关注度,不去思考自己凭什么获得关注。 肤浅的作秀,换回的不是关注,而是降维的人格。 02 只注重关注,让你偏离努力的方向只注重关注,不仅会危害他人,更会让一个原本可以通过把事情做好而获得成功的人,把精力华子那些根本不值得关注的事情上。 国外的社交网站上,曾经有一位叫艾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的博主,天生的高颜值让她处心积虑的成为一名“网红”。 她每天不停的自拍,并配上华丽的文字:
这种不停作秀的生活方式,让她很快积累大批的粉丝。 可一段时间过后,她的朋友圈画风变了。她开始沉沦,甚至染上了毒瘾,光鲜亮丽的生活崩塌了。 为了挽回自己的人设,她给粉丝留言:
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期,当她再次出现,已变身为一位人间天使。 和小孩子的亲密合照,早睡早起,出门旅行,做瑜伽,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看起来那么的井井有条,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可惜,这一切全是谎言。 在沉默的这段时期,她潜心研究其他网红的生活,然后开始重新设计自己朋友圈生活的每个角度。 更换了头发的颜色,在高级酒店自拍后又出来,买了新橱柜,花钱给自己鼻子整容。 总之,她本应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却没有把最珍贵的注意力,放在最值得注意的东西上。对于自己的人生,她没有选择去改变,而是选择去粉饰。 为了关注而关注,会让人迷失方向,甚至会酝酿一场旷世骗局。 有人把关注做到了极致。 今年有一本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火爆全球的书,叫《坏血:硅谷初创公司的秘密与谎言》。 故事的主人翁,本是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前途无量。结果在金钱和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的精心策划获取关注,硅谷众多大佬,甚至连基辛格都为她站台。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骗局。 她不停地用新的谎言,去弥补旧的谎言。结局可想而知,朋友、家庭,生活的一切最终化为乌有。 没有背后真实价值支撑的关注,就像毒瘾,让人在迷醉中渐渐荒废。 03 有价值的人自带光环很凑巧,同样是这几天,另外两位年轻女孩的故事,以另外一种方式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与驾驶舱最秀不同,大家的眼中带着佩服和敬畏。 一位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雅芳格罗夫特许学校,年仅14岁的少女阿莱娜·加斯勒,获得塞缪尔基金会2.5万美元的奖金。原因是她以一项创新设计,解决了困扰众多司机已久的汽车A柱盲区问题。 开车的人都知道,司机前方左右两边的A柱会有盲区,导致看不到两边的路况而酿成事故。她在A柱后面设计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把视频传送到投影仪,投影仪在将图像投射到柱子上,这让A柱隐性了,司机就能看到A柱后面的情况。 虽然这项技术,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段距离。 同样是年轻女孩,美国这位更加年轻。 你可能会反驳,我们驾驶舱作秀的女孩,哪有美国那种搞科研的环境和条件。重点不在技术本身,也不在做事的环境与条件,而在于同为年轻人,注意力的关注事物完全不同。 一个是将精力集中在避免车祸、受伤和死亡,为人们的完全而努力;而另一个,却以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代价秀自己的存在感。 不服气的话,最近的另外一则新闻,也让所有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10月31日,第二届顶尖科学家大会中,出现了一位最年轻的科学家,她是一名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的学生,名叫谈方琳,年仅15岁。 早在初中阶段,她就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一等奖。 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网友评价:
虽然不懂,但她们的成就,比任何人都举世瞩目。 依然是一位年轻的女孩。 在同龄人都在互相攀比,互相炫耀谁比谁漂亮,谁比谁的手机更新潮的时候,她却选择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优化全人类的知识。 刻意展示,从不会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 和美国的那位女孩一样,她们没有整天想着怎么发出漂亮的朋友圈,而是在创造价值。 有人在秀生活,有人在为他人改善生活。 本质上优秀的人,关注会自动降临。 她们本身,就自带光环。她们的光环,不是来自自身的炒作,而是来自对他人的价值。 04 获取注意力是手段,创造价值才是目标正如著名主持人涂磊的评价,道出了一个传统媒体从业多年的人对关注的理解:
一语中的,一阵见血。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中曾提及,早在尚未成名的30年多前,落选日本文学大家“芥川奖”。对当时的日本的作家而言,获得芥川奖,意味着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获得更多关注的目光。落选,意味着失去了成名的机会。 很多人都问他,怎么看待这件事。 他自我坦白说:
一个写作者,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是能够提供给读者怎样的作品。 你的关注,来源于你的作品给他人提供的价值。财富,只是高价值内容的附属品。 比如,一本书售价30元的书,读完它平均花费10个小时,那么阅读的人平均每小时消费3美元;如果花一小时看网络上的八卦新闻,消费掉的内容,可能只有几毛钱。 你自身的价值,取决于能为消费者创造多少价值。 在很多年前,李笑来老师,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
经过反复权衡,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做一名长销书作者。 他选择关注自己的内容质量。 在别人都在思考如何获得关注的时候,李笑来老师在思考如何创作好内容。 在今天这个注意力争抢尘嚣日上的时代,众人的关注只是对人高价值的追认。 高价值内容的创造,才是目标。 |